2017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和2017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征文通知
发布时间: 2017-09-22 浏览次数: 784 文章来源: 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


 

       


中国通信学会

2017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CIoT 2017

2017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CRAM 2017

征文通知

(深圳,201712)

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7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CIoT 2017)”和2017“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CRAM 2017)”拟定于2017122-3在深圳联合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邮电大学、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联合承办。

会议网址:http://ciot.wicom.njupt.edu.cn

 2017年“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CIoT 2017)”目的是围绕国家物联网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打造我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桥梁和纽带, 面向“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国家战略需求提供支撑与服务;为全国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企业家和管理者提供一个科学探索、学术交流、科技合作、产学研协同、成果转化、技术应用以及学术争鸣的公共平台,全方位展示我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领域的成果。

 2017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CRAM 2017)”目的是通过对无线电管理行政、法律、经济、技术四种手段的研究,更好地宣传国家无线电频谱应用与管理政策,推进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建设,促进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创新无线电应用技术与产业发展,为全国无线电领域的管理者、应用者、专家学者和其他相关人士提供一个政策研讨、形势分析、成就展示、学术争鸣、技术交流以及相互合作的平台,全方位展示我国无线电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发展成果。

我们诚挚邀请全国物联网和无线电领域的各界代表共同参与“全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大会”和“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无线电应用与管理的发展,共商我国未来物联网产业和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大计。

一、大会征文主题

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

 1)物联网技术体系架构;

 2)物联网传感器件;

 3)物联网信息感知技术;

 4)多终端协同控制与物联网智能终端;

 5)物联网环境中的多网资源共享

 6)物联网环境中的异构融合与多域协同

 7SDN与智能服务网

 85G技术及其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9)物联网中的云计算与大数据

 10)物联网信息分析处理

 11CPS技术与智能信息系统

 12)面向用户的软件定义服务

 13)智慧服务与行业应用

 14)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标准

 15)物联网信息安全

2、无线电应用与管理

 1)我国无线电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制研究;

 2)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分析;

 3)无线电频谱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贡献;

 4)无线电技术应用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中的地位及作用;

 5)无线电频谱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市场化配置;

 6)频谱使用评估和频率回收机制研究;

 7)无线电技术在各行业部门的应用及管理分析;

 8)无线电技术应用在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等产业革命中的作用;

 9)我国无线电频谱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无线电频谱工程与电磁兼容;

 11)无线电新技术新应用及相关理论;

 12)专用无线电通信系统及应用;

 13)卫星通信系统与应用;

 14)无线电通信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应用;

 15)无线信息传输安全问题研究;

 16)世界无线电大会热点问题研究。

二、会议内容及安排

会议期间将组织大会学术报告、专题学术交流与研讨、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论坛和无线电管理与应用论坛、成果展示、产学研合作洽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121日上午


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委员、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管理与应用委员会上午报到

其他参会人员全天报到

  121日下午

中国通信学会物联网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

中国通信学会无线电管理与应用委员会全体委员工作会议

122日上午

大会开幕式

大会特邀报告

122日下午


大会学术报告

圆桌高峰论坛

大会产业与应用报告

123日上午

分论坛

123下午

物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洽谈会与技术转移对接会  

互联网+众创论坛暨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创业研讨会


三、论文要求与截止日期

 1、论文内容应符合大会征文主题的范围,要求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简洁;每篇文章含图表不超过6页。

 2、截稿日期:20171015日。请在规定的日期内用电子邮件将论文电子版发至以下邮箱:

 1)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投稿邮箱:ciciot@163.com

 2)无线电应用与管理投稿邮箱:cramny@163.com

 320171025日后将陆续发出预录用通知,录用论文的作者须在1030日前交纳会议注册费800元。

 4、最终被录用的论文将编入《物联网与无线通信》论文集,本次会议论文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有出版号)。优秀论文将推荐至《通信学报》或《电信科学》等期刊发表。

会议通知日期

 2017111日以前将发出正式会议通知,请注意查阅本次会议网站的相关通知和信息。

会议联系方式

赵  夙(南京邮电大学) :(0258586688018951896599E-mailzhaos@njupt.edu.cn

董  洁(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01068009296

曹斌(哈尔滨工业大学):13528878600Emailcaobin@hit.edu.cn

赵军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3428948326Emailzhaojunsheng@huawei.com

于凤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3382038083Emailyu.fengzhi@zte.com.cn


六、展示会

在本次会议期间,海内外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和无线电应用与管理领域的各大公司和企业界代表,对全球现有的各种无线电与物联网相关技术、系统产品与设备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成果进行集中展示,其中包括系统及其技术演示、技术与标准介绍等。

报名截止时间:20171115日;

展示会联系人:

曹斌(哈尔滨工业大学):13528878600 Emailcaobin@hit.edu.cn

赵军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13428948326Emailzhaojunsheng@huawei.com

于凤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3382038083Emailyu.fengzhi@zte.com.cn

七、会务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附件:

中国通信学会学术论文稿件格式

行文次序:中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省、市和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英文(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名和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标题(中文):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中文标题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避免使用非正规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作者署名:文章的作者署名在标题之后。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采用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姓氏的全部字母均为大写,复姓应连写;名字的首字母大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姓氏与名均不缩写。 例如:WANG Xi-lian(王锡联),ZHUGE Hua(诸葛华)。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

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有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整个数据项用圆括号“()”括起。作者工作单位直接排印在作者姓名之下。作者工作单位的英文还应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多位作者属于不同单位的,在作者名后加上角编号,在单位一项中顺序列出具体单位名称、地址、邮编等。例如: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学力学系,安徽 合肥 2300012.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100876); (Institute of Nuclear Energy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摘要(中英文)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要素一般包括:①目的——研究、研制、调查等的前提、目的和任务,所涉及的主要范围;②方法——所用的原理、理论、条件、对象、材料、工艺、结构、手段、装备、程序等;③结果——实验的、研究的结果,数据,被确定的关系,观察结果,得到的效果,性能等;④结论——结果的分析、研究、比较、评价、应用,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⑤其他——不属于研究、研制、调查的主要目的,但就其见识和情报价值而言也是重要的信息。 编写摘要时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中已成常识的内容,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应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编写英文摘要时,目的、方法、结果用过去时态,结论用一般现在时态。

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列于摘要之后,要求至少四个。 关键词的选择顺序:

1、第一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的二级学科名称。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标GB/T13745-92)。

2、第二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

3、第三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综述和评述性学术论文,该位置分别写“综述”或“评论”等。对于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此处不写被研究的方法名称,而写所应用的方法名称。前者出现于第二个关键词的位置。

4、第四关键词,列出前第三关键词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的重要的名词。如果需要,第五、六关键词可以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

基金项目:放文章首页下方,指文章的资助背景。在后面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多项基金项目应依次列出,其间以分号隔开。例如: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637050);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20-74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放基金项目下方。按以下顺序给出全部作者的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县),学位,单位,职称,职务,简历及主要研究方向。

正文:5号宋体字,单位用国际标准代号。 外文正斜体:所有外文(包括上下角标)凡变量用斜体,矩阵和矢量用黑斜体,单位和常量用正体。正文字中的外文尽量不用公式编辑器生成,以节省篇幅。

公式:所有的公式请用Word公式编辑器(3.0)生成。请定义公式尺寸,标准用10.5磅;上标/下标7磅;次上标/下标5磅;符号18磅;次符号12磅;其他的用默认值即可。公式编辑完后的大小应为100%,请不要缩放。公式后编号的括号请用半角(即用英文输入状态输入的括号),不要用全角括号(如:(1)(2);不要用(1)、(2))

图:放在正文中相应引出文字之后,同时集中另存一个图文件,以便打印。图中文字尽量用中文。图稿绘制要求如下:

 1、图稿绘制请用 “Word图片工具”;

 2、论文中的全部图可以保存在一个文件中发来,但各个不同的图要求是独立的图片文档,标明图号;

 3、字体与字号:图中中文用宋体,除中文外的字符全部用Time New Roman体,6号字;

 4、色彩:请勿用彩色图,灰度请按25%50%75%等比例增减;

 5、线条:框线用0.75磅,连线用0.5磅;箭头请用箭头线中最小号;

 6、文字:图中文字请用文字框录入,词与词之间保持独立,图中文字请勿在文章正文中录入;

 7、扫描图片:最低要求为600线TIF图,或者提供图片原稿;

 8、一个图包含多个分图的,用(a)(b)(c)等标示,且需给出总图名和分图名;总图名和分图名必须放在正文中。

表:采用三线表形式(无竖线、斜线),放在正文中相应引出文字之后。表中文字尽量用中文。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排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必须全部引出,文后参考文献表的文献排列顺序必须与正文中文献的引出顺序一致。每篇文献保留三位作者,其余省略;凡以外文表示的作者名一律大写,姓氏在前(全称)、名字在后(字头缩写); 期刊须有刊名、年代、卷次、期次、页码;书籍须有出版地、出版社名、年代; 电子文件须有引用时间;学位论文须有地点、校名;会议录须有地点、时间。

文献代码:

 [J](期刊)

 [M](书籍)

 [A][C](会议录)

 [R](报告)

 [D](学位论文)

 [EB/OL](电子文件)

 [S](标准)

9




版权所有 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技术支持:江苏省无线通信重点实验室